藝術收藏 — 關於藝術品、收藏家及收藏

如何實際建立你的收藏?

作者: Jean-Marc Le Gall    翻譯: Cindy Woo


「我們必須收集我們所愛的東西,因為我們用藝術作品包圍自己,我們與它們一起生活 ,因為它們為我們提供樂趣。」[1]  Krysztov Pomian, 歷史學家和哲學家

收集-源遠流長的習俗和激情

收集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習俗:凱撒大帝收集希臘雕像,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收集提香 (Titian) 的鬱金香和裸體畫,美國羅斯福總統收集郵票,喬治龐畢度總統和他的妻子收集當代藝術……歷史學家甚至專門為收集寫了一本學術期刊:“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Collecting” (牛津大學出版社)。

藝術愛好者的收藏文化,早在十七世紀就在歐洲發展起來。然後至十八世紀,擴展至藝術市場和拍賣行。在十九世紀,繪畫收藏成為巴黎、倫敦、柏林或莫斯科生活藝術的一個重要元素。在本世紀末,更出現了第一浪的美國收藏家,他們在歐洲非常活躍(如弗里克 ,巴恩斯和古根海姆等)。

當代藝術收藏家-獨特的收藏家

任何收藏家(手錶,書籍等)都滿有一份激情,但當代藝術收藏家卻具有其特殊性。 「他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,他是被對新奇及未知事物的渴望所驅使的。這不僅是一個尋找物體的過程,更是一次探險。」 收藏家Anne-Martin Fugier在Collectionneurs中就這樣説。[2]

在第二章裡,我們提及過收集的各種動機和行為,比如説:功能動機,社會動機,金融動機;我們亦介紹了不同的知名收藏家,陳述了他們收藏的動機,他們的方法和類型(如擁有功能,社會或財務優勢的收藏家,只注重「心頭好」的收藏家,或思考全面的收藏家等等) ,知彼知己,了解這些收藏家的故事和意念,令大家能更認清自己屬於或希望成為那一類型的收藏家。在完成這自我了解及反思的步驟後,下一步就是要學習怎樣去實際地建立一己的收藏。

對一個初學收藏的人士而然,面對無窮的選擇,無盡的市場資訊,感到茫茫然是很正常的事。首先要記着的一個道理是:成功開始建立當代藝術收藏品的關鍵,在於將這豐富的選擇視為收藏旅程的一個正面和充實的元素。好消息是,藝術市場需要新的收藏家,並預計及接受他們從「小」開始。

品味往往是不能兼容及互相排斥的。與博物館館長相比,收藏家能擁有選擇的對自由』,這永遠是他們的優勢。 Suzanne Pagé – 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藝術總監

然而,這種自由並不等同於放任。收藏比起單單的「我喜歡紅色」更為有層次。收藏與知識是互相緊扣的。

無知的收集幾乎是首個重要的錯誤和陷阱

由於不同的收藏家和經銷商一再在各種媒體對當代藝術進行評論,初階的收集者往往會受其影響。除非你在當代藝術的歷史和知識的層面吸取更多,否則你的決策只能基於猜測,只會比剛才所說的「我喜歡紅色」更多一點。

實際上, 那些對當代藝術只空有一股熱情的人,跟無知的收藏家一樣盲目。 成功的收藏家不僅需要深深地關注他們所收藏的東西,他們還必須充分關注自我教育,以便知道他們為什麼關注自己的收藏。

第一步是建立知識庫並設定個人喜好

想要了解藝術流派,媒體,趨勢和你自己的品味,博物館,藝術機構,非商業和主要的藝術畫廊都是可以依賴的實體。參觀藝術展覽,藝術博覽會,演講和活動等,肯定是識別你心儀的藝術家的第一步。你看得越多,就越能發現及辨別那些有潛質升值的標誌性作品的細節。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捕捉到看似不同作品中的相似之處,並且理解當代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的共同觀點。這將有助於訓練自己的眼球,往後你所作的收藏決定,便不僅僅是基於視覺上的吸引力,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後的產品。許多作品可以在視覺上令人驚嘆,但評估其獨創性和藝術家的意圖同樣重要。

筆者十五年來,從不間斷地與兩位志同道合的收藏家朋友,於週未整個下午,到不同的畫廊,看新展覽,重溫舊的作品,與畫廊的人討論,就是這個道理。

自我教育和瞭解自己的喜好之所以如此重要, 是因為:收集當代藝術需要塑造它的方向!

建立一個有方向的收藏非常重要

最好的藝術收藏是相關的和有凝聚力的。一些收藏品是圍繞特定的運動而建立的,例如YBAs, Young British Artists (年輕英國藝術家派) 或Fluxus (激浪派) ; 一些專注於攝影或繪畫或絲網印刷等媒介 ; 一些專注於肖像畫或具象藝術的流派 ; 還有一些則著眼於時間框架,例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或九十年代,這些都是一些概念。其中一個可考慮的入手點,是從收集紙張上的作品開始:照片,絲網印刷,版畫或蝕刻等等。繼傳統的繪畫之後,紙張上的作品開始被認同,因它比油畫面積更小,通常成本亦更低。

舉個例子,在第二章裏我們分析了Gilles Aillaud 的一幅作品 ( 圖1 ),這作品在拍賣行的拍賣底價是20000歐元至25000歐元。對於一些初學收藏的人士,可能沒有那麼多資源,又或者沒有那麼多信心,甚至乎沒有那麼多知識,去確定是否應該作出這金額不少的收藏決定。但是同一個藝術家的紙張上的作品,價錢就比較容易接受。就如Gilles Aillaud 的一些平版印刷作品,價錢由700歐元至4500歐元不等,這給初學收藏者提供了一個比較低的門檻。( 圖2 )

這正正是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收藏經驗。收藏家永遠擁有支源不足的煩惱 ,這是因為收集的熱情,令得我們想要擁有更多的作品,豐富自己的收藏。收藏家永遠在「以有涯隨無涯」的波浪中翻滾。在支源不足的情況下,收集紙張作品,除了可以滿足收藏的慾望,亦是一個認真具體的收藏方案,慾望和市場價值兩個層面都可以滿足得到。再者,紙張作品通常以限量版本發佈,其價值亦有一定程度的保障。

圖1 : Gilles AILLAUD (1928-2005), Serpent et trou, 1966, 丙烯畫,在畫布上簽名並註明日期, 89 x 116 cm
圖2 : 筆者收藏的一幅Gilles Aillaud 平版印刷作品。有藝術家簽名。限量版30幅。

新收藏家的另一個擔憂通常是投資價值。投資在一個已經建立了良好聲譽和展覽記錄的藝術家的作品,可能立即需要六位數字的金額,即使是一個學院畢業數年的年輕藝術家,也可以要你花費不少。發現你最喜歡的藝術家的作品是超出預算,對新收藏家來說,往往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情況。筆者建議,可以收集由新興藝術家創作的原創作品,再加上能力負擔得起的資深藝術家限量版紙張作品,作為一己的收藏組合,這是一個很平衡的起點。紙上的限量簽名版印刷品可能風險較小,且通常價格適中。由於是較少量的版本,它具有其稀有性,亦為作品賦予更大的未來價值。另外,數量越低的版本,往往會有更高的價值,雖然並非總是如此。越是早期開始掌握這收藏的竅門,越早選擇藝術家的典範作品,通常有更大機會可以看到更高的未來價值。

圖3 : 筆者數年前以9500歐元買入的一幅Marc Desgrandchamps油畫(45 x 54 cm) 以及2010年買入的兩幅分別700歐元的平版印刷作品。2016年這藝術家在巴黎fiac藝術展一幅200 x 150 cm的作品售價已高至32000歐元。藝術家亦已成為德國及紐約兩重要畫廊的合約藝術家。

過度依靠市場信息讓我們墮入另一個收藏的陷阱

媒體定期記錄最非凡的拍賣和大型收藏家的活動,這些報道有時嘩眾取寵,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往往成為市場推廣的副產品。收藏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深思熟慮的抉擇,才能夠避免隨波逐流。

要認知產品可以分為三個有用的類別:搜尋,經驗和信用產品[3]

搜索品具有讓客戶在購買之前可以隨時評估的屬性。如酒店房間價格,航班時間表等。

經驗品只有在購買後才能評估。如新餐廳的晚餐,音樂會或戲劇表演。

信用品具有購買者不能肯定地評估的屬性。即使在一次或多次購買之後,購買者也未必能够自信地評估這些產品。包括醫療保健,法律,會計,廣告……和當代藝術!

由於之前提及的「Veblen效應」和缺乏客觀標準,對於這類信用品,收藏家的價格敏感度往往相對較低,他們將會面臨兩種可能的後果 : (1) 收藏家可能會接受超過預期或不合理的價錢 ; (2) 收藏家傾向於依賴來自他們認識或尊重的人,或者來自所謂的專家的推薦。此外,收藏家可能會過度依賴中介或媒體的報導。因為可能存在於這些第三者中的利益衝突 (conflict of interest),他們並不總是客觀可靠的。

你必須自己昨一次旅行,『官方當代藝術』就是有組織的旅行……你必須先學會讓自己迷路,然後走出因循守舊的軌道,以及時尚效應。」(Antoine de Galbert,2011)

所以收藏家的最佳實踐 (best practice),首先是通過收集尋找意義,避免時尚的影響,因為所謂時尚就意味着,在過了一段時間後,它必會過時。

對某些收藝術家而言,時尚的並不是藝術品,而是藝術家。這往往是收藏者容易墮入的另一個陷阱。記住:你收集的是藝術品,而不是藝術家!無論藝術家多麼有說服力,在談論他的作品時可能有多迷人,除非實際的作品能夠反映其優勝之處,那麼它並不是真的值得收集。

另一個收藏的錯誤想法,是把收藏等同於金錢。無疑,每一件收藏品都有其價格(price) 。但要記住,價格不等於價值(value) 。

收集不能(僅)關於金錢

需要強調的是,最好的收藏家不是為了獲利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對當代藝術市場感興趣,是純粹作為投資,那麼你就是在浪費你的時間。不錯,你可能可以賺取巨額回報,但是,如果沒有真正的收藏家的熱情,智慧和本能,你將會失去很多錢而不是賺錢。

收藏家的外一個最佳實踐,是要有不斷地質疑:為何購買這位藝術家的作品? 為什麼購買這幅作品? 它在收藏品中佔什麼位置?

然後儘可能地涉足多樣化的地點和場合(畫廊、藝術中心或大型藝術展),參加可以豐富一己知識的聚會 ( 研討會、專題討論、演講),涉獵能夠獲取客觀信息的渠道(評論,通訊,……),以及融入收藏家的圈子。

最後,收藏家必須不斷作出研究和保持好奇心,繼續關注藝術界正在發生的事情。在開始財務計算之前,你應該確定能更多地了解你感興趣的藝術作品。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來源,幫助你了解作品的優點,甚至識別到藝術家創作這些作品背後的參考來源。收藏是一個真正的「第二份工作」(second job)。成為收藏家還意味著履行一種紀律形式,不斷地閱讀,學習,反思,接觸和貭疑。這需要通過與合資格的對象進行交流及討論而啟動。你必須有一個上癮的個性:最好的收藏家不能停止。

「要收集,你需要三件事:知識,時間和金錢,這三件事情在一起是非常罕見的。」[4]

(在另一篇文章,將會就每項最佳實踐,詳細分享更多故事及收藏的經歷。待續……)

[1] Krysztov Pomian, Des saintes reliques à l’art moderne – Venise-Chicago, XIIIe-XXe siècle, Paris, Gallimard, 2003, p. 312.

[2] Anne-Martin Fugier, Collectionneurs, entretiens, Arles, Actes Sud, 2010.

[3] Nelson, Phillip. 1970. “Informa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”,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, 78(2): p. 311-29.

[4] Pierre Rosenberg (羅浮宮名譽主席), « De l’art de la collection et des collectionneurs », conference at la Maison de Balzac, Paris, 24 March 2012


ABOUT THE AUTHORS

JEAN-MARC LE GALL
  • Le Gall先生是索邦大學(巴黎和阿布扎比校舍)的教授,亦是大阪城市大學的客座教授。 他是商業企業的顧問,也是擁有二十多年經驗的收藏家。 他的三個主要服務或專長是:教學,諮詢和收藏。
  • Le Gall教授關於人力資源管理的文章曾經在法國的主要報章“Le Monde” 連續刊登, 亦一度在重要的期刊上發表。 他的書在法國也很受歡迎。
  • 關於藝術收藏方面, Le Gall教授的文章曾經在韓國藝術刊物“art price”和“Collectors”一書中發表。
  • Le Gall教授還得到一些法國重要的藝術策展人和國際性畫廊的承認和推薦 。

Sign up & stay tuned !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